生生不息,大美大舒——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概述发表时间:2022-12-19 11:37 与历届园博会相比,徐州(第十三届园博园)选址在宕口区域。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和“两山理论”指导下,“园博园”已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新城建实践展示的重要平台。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博会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办。 具有悠久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徐州,曾经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近年来在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有徐州特色的转型道路。举办园博会是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可以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转型发展的参考范例;有利于激发众多非省会城市投身园博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徐州交通区位优势彰显园博效应,并将进一步将徐派园林发展经验向世界展示。 何昉大师给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徐州市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全面汇报 何昉大师与建设单位负责人在工地现场落实设计节点 1. 概况与理念 1.1 场地选址 徐州园博园选址徐州吕梁山宕口生态治理区域、悬水湖畔,南邻黄河故道,北邻京杭大运河风情带。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和延续了该地块作为徐州市东南向楔型绿地和水廊重要生态功能。 场地原状平面 1.2. 场地原状 由于开采取石和复耕,场地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严重。场地内存在宕口,高差较大,形成断崖。开挖面有大量石块裸露,极少有植被覆盖。 场地原状 1.3. 建园理念 1.3. 1 “1+1+N”联动全城 徐州园博会通过“1+1+N”模式联动全城,增大园博会边界效应,以园博建设展示新时代城建新思想新理念,撬动和激发城市区域辐射能力。1个主展园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园博园,1个副展园为淮海国际博览中心,举办首届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双年展,N个分展园分散于多个生态修复项目地、市民公园、历史街区和绿色社区。 1.3.2 规划设计主题“生生不息,大美大舒” 2. 规划与设计 2.1 三廊一心布局公共展园与城市展园 徐州园博园融合东西方文明展现天地大美、挖掘徐州内涵彰显徐州舒朗风韵为总体目标布局全园,依山就势打造两条东西向谷地实体,宽谷地廊为主廊“秀满华夏廊”,窄谷地廊为次廊“运河文化廊”,另一条相对虚的串联南北岭湖山的为“徐风汉韵廊”,并以儿童友好中心为依托打造儿童游乐中心,形成“三廊一心”的总体设计布局。 三廊一心之中设置望山依泓园(序曲园)、清趣园(中心山水园)、岩秀园(宕口花园)等20个一级景点和北京园、上海园、徐州园、杭州园等40个省市级展园。 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2.2 马道、无人车道引领游览体验 三级园路系统根据不同景区铺装采用不同的色彩体系,主要交通方式为电瓶车、无人车以及马车,分别设置停靠点,并满足三者交通方式的转换接驳。 2.3 特色建筑画龙点睛 全园整个建筑体现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布局大分散、小聚合,在空间上边界自由、若即若离、错落有致、奔趋向“阁”,在形体上同源差异、整体协调又各具特色。 游客服务中心为主门建筑,位于主廊秀满华夏廊主入口,从汉代建筑文化的大意象中进行元素提取并进行抽象演变,用台斗结合的新形式来表达古风汉意。 秀满华夏廊 秀满华夏廊游客服务中心 秀满华夏廊中心山水园清趣园 秀满华夏廊收尾是布局一中西合璧的空中花园,设计为“一云落雨”,为国际馆功能,由3个腾空于地面的屋顶呈正四棱锥形、基座呈倒四棱锥形的展馆建筑组成。综合馆居于秀满华夏廊尾端一侧,以坡法“层台琼阁”的结构形式既体现大汉之气象,又呼应地形,达到望山、补山、融山、藏山的效果。 秀满华夏廊空中花园“一云落雨 ” 园博园综合馆 次廊徐风汉韵廊从2号门起步,中区节点吕梁阁为新汉风装配式建筑。 徐风汉韵廊2号门 徐风汉韵廊宕口花园 徐风汉韵廊吕梁阁 儿童友好中心位于儿童游乐中心,选用“超级大魔方”造型,为装配式建筑,呼应整个儿童游乐区“体验自然中关注自然”的理念。 儿童友好中心 创意园“林园”“箬笠”“字屋”等散布全园,以现代设计手法演绎传统文化的特型构筑物。 创意园 此外,园博园及其周边还以美丽乡村为抓手,设置有温泉酒店、宕口酒店、天池酒店以及周边三个园博村中的农家乐、民宿作为配套支撑设施,带动区域发展,充分体现出“园博+”效应。 温泉酒店 宕口酒店 2.4“全城园博”大系统助力园博园“永不落幕” 秉承“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发展理念,园博园展后将通过增补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和超级城市绿道驿站,将故黄河道和京杭大运河周围湿地公园及湖泊与城市绿道系统连接,真正实现生态徐州、美丽徐州的“全城园博”愿景。 3. 特色与亮点 3.1 水韧性设计 以海绵园博与景观水保学为指导思想,以水安全、水利用为主要内容,构建全区水韧性系统,保证园区下雨天不湿鞋。 3.2 生态修复技术 对园区土壤进行修复,提升完善林相景观,完善山、水体等生态系统,进行宕口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构建分级保护区域,建立多样化生态科普体系。 3.3 四新技术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四新理念融入园区设计。 3.4 智慧共享 通过科技展现未来城市和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紧扣“生态、惠民”两大主线,突出五大示范意义完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递的承载功能全面提升服务管理品质,以人为本、心想智随。 尾声 汇天下之大美,承传统文化之精华,集时代创新之大成 园博园化腐朽为神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徐州园博园将绿色建造和文化传承贯穿规划建设始终,化腐朽为神奇,通过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的宕口区域,让“绿水青山”真正实现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成为老百姓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金山银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孟兆祯院士 徐州园博园规划设计首席指导与清趣园项目主持人 何昉大师 徐州园博园规划设计主持人 张锦秋院士团队 吕梁阁 王建国院士团队 综合馆 崔恺院士团队 儿童友好中心 孟建民院士团队 创意园 程泰宁院士团队 涵田宕口酒店 韩冬青大师团队 游客中心、一云落雨 冯正功大师团队 12+1涵田温泉酒店 樊则森团队 涵田天池(宕口)酒店、运营中心 总体设计单位: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王筱南、沈悦、锁秀、谢晓蓉、严廷平、王织平、洪琳燕、夏媛、万凤群、黄燎原、卢晓、郭威、李贺、周忆、马晓玫、吴泰毅、郑雅婧、张志国、罗茹霞、李宇浩、陈宇、刘楠、黄星高、周明星、林蕊德、张海洋、王伟、黄晨、周贝、徐晓娟、蔡文超、钱诗宁、彭梓凯 参与设计单位: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州风景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徐州源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EPC总承包单位: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础配套与公共园林EPC总承包单位: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徐州天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徐州新盛园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注:何昉,教授,博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园林绿化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创始人和主持规划设计师。 |